中国石化青岛炼化近日宣布成功建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该项目采用创新的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模式,每小时可产出20立方米绿氢,为沿海地区利用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了新方案,并探索了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的新路径。
该项目通过工厂化运行,利用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提供的部分绿电,在电解槽中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生产的氢气直接进入青岛炼化管网,供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使用,整个过程在工厂内部完成。
然而,海水制氢也面临挑战,如海水中的高盐含量和氯离子对电解设备的腐蚀问题,以及阳离子沉积可能导致设备效率降低或损坏。为此,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发了特制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成功解决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海水制氢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资讯来源: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